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和伦敦玛丽女王大学联合培养硕士学位项目-交流心得

发布时间:2023-10-19浏览次数:10

项目名称: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和伦敦玛丽女王大学联合培养硕士学位项目(自主联系)

留学时间:2022-2023学年

项目简介:

该项目由伦敦大学学院和伦敦玛丽女王大学联合培养,属于双学位硕士项目,汇集了来自伦敦大学学院、伦敦玛丽女王学院、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伦敦国王学院和历史研究所等机构的师资力量。这些来自历史系、人文地理系、法律系、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专业的世界级优秀学者们,密切结合当前学术热点,为学生提供在思想史、政治思想史和哲学史方面的专业训练,使学生们在研究从古代世界到当今社会的各种政治和哲学思潮的同时,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术兴趣量身定制学习计划,成为国际化的跨学科人才。

 

追我所追,无问西东

我是一个喜欢头脑发热然后横冲直撞的人。这一次,我横冲直撞地来到了英国伦敦。


令人眩晕的“自由”

赶完研一的结课论文匆匆忙忙收拾完行李后,我踏上了前往伦敦的旅程恐惧、焦虑和迷茫在舟车劳顿中一点点散去从彼时门庭冷落的香港机场到热闹如常的希思罗机场,我只是感到一丝不切实际的眩晕。这种因时空交错而产生的眩晕感,至今时不时萦绕在我的心头

过海关的时候,因为隔着口罩和玻璃板,加上听力本就拖后腿的耳朵,我几乎听不清工作人员在问什么。他想问我就读的专业,举了车辆工程的例子,我一时之间以为是在问前往英国所用的交通工具,心想:人在机场,这不明知故问吗?于是似懂非懂地答曰“aeroplane”成为了日后不少人的笑柄。

好了,正式介绍一下,我的专业是政治思想史,全称history of political thought and intellectual history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我总是简称其为历史,但身在博物馆时,这个简称总会让我心虚不已。政治思想史很爱讨论一个概念,自由。到伦敦后,周围戴口罩的人寥寥无几,而我只要一出房门就必然会戴上,目光开始火急火燎地定位和我一样戴口罩的人,视之为同好”……舟车劳顿之感在逐步散去,但恐惧、焦虑和迷茫又卷土重来,我念叨着卢梭那句“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迷迷糊糊地开启了在伦敦的学习与生活。


在流浪中探索与发现

在学习上,我长期处于四处流浪的状态:国内有硕士论文的开题、智库研究中心的日常工作和各种材料的填报等,国外有两个学校联合培养的课程、从历史学到政治学到哲学……我看起来好像很忙,却经常在深夜独自发呆,等着国内的家人朋友们起床,从零时区切换回东八区,再孤身回到零时区,进行一些辗转反侧的失眠活动。我对所学的知识甚至是语言都极其陌生,逐字逐句地看阅读材料根本来不及,只能从一些中文教材或快剪视频开始,对照着原文挑选关键词句;课堂也是和国内完全不一样的研讨会(seminar)形式,作为曾经英语专业演讲冠军的我居然不敢发言,因为跟上老师和同学的思维就很难了,遑论发表自己的见解……由于担心病毒,我除了上课以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宿舍度过,性格越来越内向,情绪时常低落,身体素质也越来越差,学业基本上没什么进展,没日没夜地赶完国内开题报告后还大病了一场。第二学期即将到来之际,我决定放下一些心理障碍,多出去走走,尽可能多地接触校园、社会和人群。

新学期的头等大事就是选课。早在出国前的暑假,我就按要求完成了整个学年的课程初选,但其中有一门课越看越不感兴趣,而且紧接着周五上午的课之后,需要马不停蹄赶往另一个学校。正当我犹豫不决时,某天班级群里突然有人在求伦敦国王学院一门课的大纲,等同学发了后我点进去一看,是我喜欢的哲学课啊!用历史的维度去讲解早期现代的哲学,肯定比纯分析哲学要好懂得多。我立刻在系统里提交了换课申请,一旁的朋友对我头脑发热后的横冲直撞表示叹息与不解。但由于跨校选课程序较为繁琐,加上英国学校感人的行政办事效率,我旁听了三四周、给教务发了无数邮件后才完成了课程改选和注册。一向在小班课上不敢发言的我,有时也居然会主动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因缘际会,我拿到了授课教授的推荐信,分配到了国王学院的论文指导老师,并确定了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

除了可以跨校选课、共享伦敦大学联盟的资源外,我们这个项目有一项福利,即每周三下课后都会有一个专业相关的讲座,讲座结束了就是老师同学聚餐时间而我因为上完课急着回去休息、害怕面对社交场合等原因,到了学年快结束的时候才勉强参与了一次。此外,我还参与了政治思想史的年度活动,目睹了剑桥学派创始人昆汀·斯金纳(Quentin Skinner的真容。这些似乎我的学术写作和研究方向并没有太大的帮助也许是量的积累还不够吧。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思想史年度活动 剑桥学派创始人昆汀·斯金纳发言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Annual Nicolai Rubinstein Lecture

 

 伦敦大学学院图书馆准备pre内容

 

莫失莫忘

一年不到的留学生活很快接近尾声了,我在学术上依旧一无所成,跌跌撞撞地跨了专业,磕磕绊绊地写完了毕业论文。但就像我导师说的那样,有些收获是无形的,一时间显现不出来。这一年我独立生活的能力增强了,性格也更加包容通透了,跨越了语言、民族和国别等限制,从封闭内心到敞开自我,找到了一种还算自洽的状态。也许我曾跌倒,但我还会站起来,继续失去着,也继续前行着。

最重要的是,感谢每一个帮助过我的人,我们一定会再见的。

 

2021级硕士研究生李雨琪)


  • 上外太阳成tyc7111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