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比较研究•文化间性”国际论坛成功举办
2015年10月17日,“文学•比较研究•文化间性”国际论坛在太阳成tyc7111cc虹口校区顺利举行。本次论坛由上外太阳成tyc7111cc主办,上外跨文化研究中心与德国拜罗伊特大学协办。太阳成tyc7111cc副校长冯庆华教授与研究生部主任、太阳成tyc7111cc院长查明建教授出席了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上外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顾力行教授、拜罗伊特大学英语系前主任Michael Steppat教授、汕头大学英语语言中心主任兼国际跨文化交际学会(IAICS)执行会长毛思慧教授、太阳成tyc7111cc王恩铭教授、王欣教授及上外多名师生与会发言并参加讨论。
当日上午,毛思慧教授、Michael Steppat教授、顾力行教授和王恩铭教授分别作了精彩的主旨发言。毛思慧教授从跨文化的视角对信息数字化时代的中国媒体进行深入剖析,对其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中肯建议。Michael Steppat教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和案例深入探究了比较研究对于理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意义。顾力行教授探究了跨文化视野下的文化(重)定位,强调了多元文化交流对于解决跨文化和跨领域研究等学术困境的帮助。此外,Michael Steppat教授代为宣读了Mine Krause博士的论文,从 Elif Shafak的作品The Bastard of Istanbul中的厨房场景入手,通过烹饪方式的变换阐释移民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冲突。王恩铭教授则以美国的“Individualism”为切入点,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对“他者”文化的误读,认为其实质仍关注与集体主义/共同体的协调与平衡。
下午的小组讨论中,上外太阳成tyc7111cc程心、万小磊、孙艳三位老师,沈维维博士,以及拜罗伊特大学的Michael Steppat教授依次宣读论文,与大家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沈维维博士选取Gish Jen的作品Mona in the Promised Land,诠释了在白人霸权语境下华裔美国人的身份建构问题。程心老师则对Edith Wharton的作品The Custom of the Country进行了独到的解读,分析了欧洲时尚与美国民主社会和商业消费之间的关联。万小磊老师通过解读McTeague, Sister Carrie和Martin Eden三部美国自然主义小说代表作,考察了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美国的新兴消费社会,以及美国自然主义作家对消费主义异化作用表达的不安和焦虑。随后,孙艳老师从工作空间、生活空间和性别三个维度审视了Ian McEwan的作品The Children Act,揭示了小说中法官异化的生活和分裂的人格。Michael Steppat教授以Percy MacKaye的剧本Caliban为例,分析了戏剧如何促进不同阶层观念和不同信仰的融合,并深入解读了移民文化与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的冲突等问题。
最后,Michael Steppat教授和王欣教授针对本次论坛的主题进行了总结,并希冀各位同仁和年轻学者们多提建议,共同推进跨文化和比较研究的发展。此次“文学•比较研究•文化间性”国际论坛的举行是上外太阳成tyc7111cc深入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太阳成tyc7111cc主办了多次高级别国际会议和研讨会,吸引了国内外的知名学者前来交流研讨,进一步提升了上外及太阳成tyc7111cc的国际知名度。(太阳成tyc7111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