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华中师范大学的罗良功教授应邀作客英华人文系列讲座

发布时间:2015-12-28浏览次数:826

华中师范大学的罗良功教授应邀作客英华人文系列讲座

1217日晚,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罗良功教授在太阳成tyc7111cc为英华学子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讲座的题目为“从形式到主题:英语格律诗欣赏方法。”讲座为英华人文系列讲座第75讲,由太阳成tyc7111cc副院长王欣教授主持。


讲座主题是罗教授一直以来深入研究的英语格律诗欣赏。开场,罗教授从中美诗坛对比入手,揭示出中国诗坛缺少活跃氛围,以及诗歌远离群众的现状,由此提出了“我们有义务让诗歌走进大家,走进生活”这一观点。罗教授特别解释了“为什么学文学”的问题。同时提出了他对自己讲座的定位:“让大家走到诗歌里,不需要冷冰冰,感觉是什么就是什么”。

    在讲座过程中罗教授层层递进,分别讲述了“什么是诗歌”,“诗歌的阅读步骤”,“全身心投入地读诗”,“细节的艺术”,以及“中英诗歌中的审美差异”五方面的内容。

    对于什么是诗歌,罗教授从Aristotle的“Poetry tends to express the universe”谈到Thomas Hardy的“Poetry is ‘emotion put into measure’.”最后又谈到T.S.Eliot的“Poetry is not a turning loose of emotion, but an escape from emotion; it is not the expression of personality ,but an escape from personality.”用时间顺序展示了历代诗人对诗歌的定义,让同学们从中体会得出自己的观点。对于诗歌的阅读,他提出:“一首诗至少读三遍;读语言,读形式,读整体诗歌”。而在对“全身心投入地读诗”和“细节的艺术”的讲述中,罗教授旁征博引,通过带着同学们欣赏精选的诗歌来传授方法。同学们在Alfred Tennyson 的“The Eagle”中体会诗歌中的视角变化,动静结合之美;从Robert Herrick 的“Upon Julia’s Voice”里感受韵律节奏的起伏变化;在Carl Sandburg的“Splinter”中学习诗人对时间,空间的放大手法和细致描写。其中罗教授也解释道:“诗歌旨在调动读者的全部感官,想象,智力,情感和生活经验”。要读懂一首英文诗歌,需要的是对历史,诗人的了解,也就是我们中文所说“知人论世”的方法。罗教授最后讲到“中英诗歌中的审美差异”,并对中文古诗词进行了深入剖析,将中英文诗词放在一处对比赏析,异和同便了然于目。


两个小时很快过去,同学们都意犹未尽,并以热烈的掌声感谢罗教授的精彩讲解,同学们在讲座后纷纷表示,通过罗教授的讲解不仅了解到英文格律诗的鉴赏方法,也在中英文格律诗的对比中加深了对两种语言文学性的感悟。讲座在同学们的讨论中圆满结束。


记者:赵艳梅

指导:潘贺然


  • 上外太阳成tyc7111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