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默绝不代表没有思想——高健

发布时间:2012-12-19浏览次数:1226

一年以来,一直觉得我教的泛读班太过于沉闷了,有时近于死寂。可是,一个学期下来,发现这个偏于沉默的群体作文与考试时体现出来的人文素养远远高于我的预期。学生们默默地、默默地、努力消化着也许对他们而言多少有些艰涩的东西。我知道,他们是很重视的,因为他们多少感觉到了,泛读课有些“古怪”。

泛读课程中第四个单元的主题是"in pursuit of love",谈及这一话题,自然不可回避亲情、友情与爱情,但是,单元中第二篇文章谈论的却是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人生态度”,作者以饱含自豪与骄傲的文笔对美国文化中个人主义价值观大加赞赏,称其为美国人寻求自我文化身份的独特途径。毫无疑问,这篇文章与整个单元的主题并不非常切近,多少有些文不对题,由于当时选材时时间紧迫,仓促选择,现在却要自食其果了。然而,仔细想想,却也并非全无勾连,如果我们把个人主义解释为对自我独立人格的“肯定与尊重”,那么这一社会价值观念难道不是对自我的一种“爱”吗?这种“自爱”难道不是一个典型的美国人安身立命的基本生活方式吗?想到这里,心下豁然开朗,原来关于“爱”的诠释绝不仅仅是一个情感世界的问题。一种社会文化珍视怎样的“爱”,一种社会形态以怎样的方式释放爱的能量,这是与整个文化的伦理基础、道德标准与价值理念休戚相关的。

上课时一时得意,决定把这个主题扩展一下,考考这帮沉默的小孩。我用电子邮件的方式给他们发出了如下的问题:

 

各位:

今天和大家讨论了“美国的个人主义”,作者的观点是充分发展的个人主义或者说个体意识是美国人民寻找自我身份、安身立命的基本方式,作者很以这种美国式的人生态度感到自豪与骄傲。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美国式的自我肯定对于我们当下近乎毫无自我的时代,不啻是一种疗救的药方。所以,我今天强调了很多“自爱"的重要性。

但是,我没有做过多地衍生,也没有就这个问题提出批判性的观点。我现在问一问各位,这种强大的自我意识能否抚慰中国人的灵魂?我们当下中国现代文化是否需要这一强烈的自我意识?在我们的生活实践中,中国人是怎样寻找他的文化与社会身份的?在诠释“爱”的问题时,什么对于一个中国人是最最重要的?期待你们的答复。

 

说实话,我并没有那么那么的期待,因为这个问题太严肃了,不适合90后的胃口。可是,自从第一位同学给我发来她的回复,我就知道事情要远远超出我的预期了: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集体意识就比所谓的个体意识强上很多。夏商时期的宗法制,分封制不仅做到了权力上的集中,更是加强了对人的精神上的集中。宗法制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分封制则是建立在君臣之间所谓的利益关系上,受封对象都是因为承担情感责任和信任责任而为国效忠。这样一来,中国人的自我意识就在千年以来的这种封建的政治关系里逐渐淡化。

当今的中国社会,这种集体意识则体现在中国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中。每当奥运会,亚运会等国际重大体育赛事举行时,这种意识就表现的愈发强烈。当国家遭遇一些重大的灾难,比如特大雪灾,西藏、新疆的暴力活动,汶川特大地震,湄公河船员遇袭,南海诸岛的主权争端,这种集体意识往往可以将整个国家牢固的拧成一股绳,展现出惊人的民族凝聚力。

愚以为,在经济建设与和平发展时期,尤其是在现在的整体国民素质还十分低下的阶段,我们不应该过度强调个体意识的发展,否则很有可能使社会变得更加动荡不安。

 

W同学的回复既符合他踏实沉稳的生活态度,也符合他老成内敛的气质风度。虽然理论上并不周全,但是他本能地将中国式的“集体”建立在“血缘关系”与“情感责任”的基础之上,充分体现了他剖析社会问题的直觉感受是超于常人的。在论及“个体意识”时,他不忘“整体国民素质还十分低下”这一现实历史语境,这一自然流露的实践智慧尤其难能可贵。毫无疑问,W君不代表90后群体的主旋律,反对之声旋即扑面而来:

 

强大的自我意识对中国人的灵魂的确是有抚慰作用的,而且我认为我们现在是需要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中国人一直都被灌输集体主义的思想:个人要服从于集体,集体要服从于社会。被这种思想的熏陶结果是,人们很少能主动、敢于表达申诉自己的权利。因为社会都在推崇舍小家为大家,所以个人即使有不同的想法也缺乏申诉的勇气和途径。长此以往,自我意识也逐渐消减。

社会的发展,西方文化的传入让人们更加深刻地去思考个人的价值利益与追求。我以前一直将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混淆。重新认识其定义了之后,我是极力推崇个人主义的。每个人的存在都有其自身的价值,我觉得对于社会国家的利益统一是不能忽视个人自我意识的。拥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让人们敢于争取、敢于表达,是一种对个人尊严的捍卫。只是不断地处在认同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人是无法活出自己的价值的。人都不是无私的,都是有私心的,如果能够恰当的表露出来,强调自我意识满足个人利益,我相信对于国家、社会的发展都是有意义的。(LL同学)

 

我们为了要合群而合群,渐渐没有了自己的想法。认清自己很重要,因为只有认清自己,才能认清世界,找准自己的定位。这就涉及到我们应当怎样找准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我认为首先要有一定的个人主义,一味地追求只能换来迷茫与困惑;另一方面,要学会以一个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使大众更容易接受。(L同学)

 

强大的自我意识的觉醒,有利于发展自我,张扬个性,表达想法,增加国人自身的存在感,是能抚慰中国人心灵的,每个人都有被认可被认知的欲望。由此观之,中国现代文化需要这一自我意识,因为当今的中国文化明显地缺乏创新,缺乏自己的特色这正是由于形式化体制化的条条框框压抑了人们的自我意识,从而扼杀了国人创新精神,中国文化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随波逐流逐渐丧失了自我。激发中国文化的自我意识,中国现代文化才能迸发生机活力,有助于实现中国文化的复兴。(C同学)

 

读着这些虽然略显稚嫩但却无比真诚的文字,眼前浮现出那一张张熟悉却又陌生的脸庞。课堂上每次提问时,他们总是立刻低下头去,近乎贴近桌面,还不时用眼角的余光偷偷打量我前进的方向,生怕与我的视线不期而遇。我可以想象,为了回答我的提问,他们定是神情肃然,抓痒挠腮,字斟句酌,左右推敲,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探究态度。想想我在课堂上还不时责备他们只知被动学习不知主动思考,心中不禁掠过一丝愧欠之情。我扪心自问,自己对他们究竟了解多少呢?这个问题还未及深思,下面一篇文章的出现更是令我瞠目结舌了:

 

 

安身,立命,匍匐,叩拜,中国人在这条通往灵魂圣殿的路上走了太长的一段路。

知遇,知恩,孝廉,忠义,中国人在这个阶级等级盘根错节的社会上挣扎了许久。

可是,我们为何而活?你,我,我们的祖先有想过自己吗?

封建社会禁锢了本该驰骋的大脑,和谐社会又摧毁了本该清亮的心智。

过去没有自我意识是因为不允许,现在没有自我意识是因为看不清——我想说这是更深刻的悲哀。

我们没有基督教东正教天主教作为抵抗资本主义浩劫的躯壳,软弱,怯懦,不堪一击。

所以现在,中国人的眼睛——一只是灰色的,因为他们看不到前方;另一只却是五彩斑斓,那是宝石映射在其中的光芒。

试想,如果国人能建立起自我意识——自尊自爱自重自律,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作为一个坐标在轨道上的位置,那么,我们的灵魂也许就不会那么轻浮,飘得像是廉价的灰尘。

可是,抚慰灵魂不仅仅是有了“自我”二字就简单能够做到的,在灵魂的构建上不是仅有个体,而是建立起自我与集体的良性平衡。可悲的是,中国经济的腾飞是以集体意识的丧失作为代价的,这样做短期之内也许不会让国人觉察出它的蚀骨,可是弊病总会暴露,彼时我们会发现——丧失了集体归属感竟然会吞噬掉自我精神的小小空间。

To conclude,用小平的话说,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我们需要仰望星空的自我意识,也要脚踏实地的集体归属感。只有这样,中国人才算是不辜负历史,不逃避未来。

在我们的生活实践中,中国人是怎样寻找他的文化与社会身份的?什么对于一个中国人是最最重要的?中国古代的大贾,往往是在官场和下野中都能如鱼得水的,所以我们至今可以看见某些有“身份”的商人往往左手江诗丹顿,右手却是串古朴的佛珠。在对身外物的孜孜追求同时也渴望得到灵魂的安慰。在我的家乡,人们向寺庙捐不计其数的香火,富商动辄百万用来建起一座座教堂。也许现在我们已经盲目地将文化,社会身份,甚至是灵魂归属都寄托在了宗教上,这好比将一个宇宙压在了一根稻草上。

因此,宗教岌岌可危也成为了不争的事实,看似繁盛,实则内虚,这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是因为,没人懂得她的真谛却将她看作了拯救所有人的尚方宝剑。

我们已经走错了。其实,我们所需要的,最重要的,仅仅是一个足够强大而坚定的思想,和一个足够魄力而高瞻远瞩的领导者。若是长叹一声,再不出周树人蔡元培,再没有毛泽东邓小平倒是有失公允的,毕竟社会环境已是时过境迁——时**育伟人说的没错。

那么,对于中国人最重要的,也许就是在这么一个没有大风大浪却也暗涛汹涌的时代,在这么一盘棋上,就做一颗光荣的棋子,能够走出自己漂亮的一步,也能为了全局甘愿放下自我。

社会养育我,社会治愈我。但愿这时代会拂去所有人的伤痛,让所有人都能有——知道自己方向的灵魂,和,知道自己归属的心。

 

我怎么也无法将这么犀利的文字与那个恬然文静的女生联系起来,她总是静静地坐在教室的一边,藏身于同学堆里,默默无语。可是,如果没有心怀天下的济世情怀,如果没有日积月累的人文修养,如果没有切磋琢磨的思辨习惯,怎么会写出这样澎湃激昂、忧深思重的文字?我真不了解我的学生朋友。

我们不是总责备中国的中学教育吗?填鸭模式与题海战术,似乎中国的中学教育等同于落后教育。可是,现实一次又一次地教育了我,群体教育对于一个禀赋卓然的个体而言,始终是外在于他的。天才,正如那落在石缝中的种子,迟早是要破土而出了,她的力量一旦彰显,足可以惊天动地。我们所要完成的就是当她像流星一样划过夜空时,懂得去欣赏与珍惜她。

我们不是总抱怨中国学生的表达能力低下吗?是的,与外国学生对任何问题总能说上几句、扯上一段相比,我们的学生更偏爱沉默。可是,如果有一万种表浅的“意见”与一种深邃的“思想”,你选择哪个?如果我们这个民族就其性格而言更习惯于在静默中领会真实的存在,为什么还要去打扰他?仔细想想,我们关于这个世界的语言使用消耗得还不够多吗?也许,深潜入沉默之中我们才可以真正地接近语言的本真与本真的语言。

我们不是总提倡课堂互动教学的重要性吗?在今天最为时髦的教育理念看来,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符合这样一个特点:就同一问题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唇枪舌战、互不相让,教师作为一个中立的旁观者,静静地打量着发生的一切,内心深处不时发出一阵阵讪笑。然而,在这个提倡观点多元化的时代,我们恰恰忽视了学生保持“沉默”的权利。可是,现实生活不断地告诫我们,沉默之时正是密涅瓦的猫头鹰起飞之机。

正如声音不代表旋律,知识不代表智慧,意见也绝不代表真理。真理是什么?彼拉多笑而不答。无言,也许正是表达真理的最佳方式。

 

  • 上外太阳成tyc7111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