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典籍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12-10-29浏览次数:2462

 

 

【课程英文名称】Transl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Studies

【课程代码】 3.102.0441

【课程类型】 专业方向课程

【适用专业】 翻译专业

【开课学期】 第6学期

【先修课程】 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总学时数】 36     其中理论教学学时:  36

【总学分数】 2

【教研室】 笔译教研室

【执笔人】 李照国

【审核人】 刘全福

【编写(修订)日期】 20115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开设,旨在弘扬国学精神,传播中华文化,探究翻译原理,完善素质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建设的稳步推进和持续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国际影响不断增强。历经百年丧乱和衰落的中华文明古国,又一次焕发了勃勃生机,在风云变幻的当今世界,傲然崛起,雄视全球。与此同时,绵延万古的中华文化,也逐步走出国门,传扬世界,为提升我国的国际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与持续大举东进、无孔不入、不断渗透的西方文化比较起来,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还显得非常有限和单一。这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其大国地位的要求极不相应。为了弘扬祖国传统文化以适应我国全球战略发展的需要,党和政府采取了许多积极措施鼓励开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以推进其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世界各地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的孔子学院,以及国内方兴未艾的国学研究热潮,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举措之一。

为了响应党和政府的这一号召,为中华文化的弘扬开辟一条学科交融、多法并举的崭新途径。我们为学生开设了“国学典籍翻译研究”课程。本课程以国学典籍的学习和研究为基础,以语言学、翻译学和文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导引,努力为外国语言文学研究这一传统领域输入新鲜的血液。同时,也为我校的外语学科建设和翻译学研究的发展,独辟一条与时俱进的蹊径。

 

二、先修课的要求

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三、教学环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1讲:概论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国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教学要求:了解国学的渊源、特点和发展

重点、难点:掌握国学的基本思想和精神及其相关概念和理论的英语翻译

 

2讲:诸子学说的精神与传承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诸子学说的基本精神与传承

教学要求:了解诸子学说的渊源、特点和发展

重点、难点:诸子学说的基本思想及其相关概念的英语翻译

 

3讲:大学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大学》的基本精神与内容

教学要求:背诵《大学》全文并熟悉其基本概念的英语翻译要求

重点、难点:“三纲”和“八目”

 

4讲:幼学琼林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天文、地舆、岁时、人伦

教学要求:背诵规定章节,掌握核心内容

重点、难点: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和人伦观

 

5讲:易经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4

主要内容:乾卦和坤卦的基本内容和精神

教学要求:了解《易经》的基本内容及乾坤两卦的基本含义

重点、难点:背诵和掌握乾坤两卦《彖》辞和《象》辞的主要内容及其英语翻译。

 

6讲:论语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4

主要内容:孔子及儒家学说

教学要求: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熟悉《论语》的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儒家学说基本概念及《论语》经典语录的英语翻译

 

7讲:菜根谭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以《菜根谭》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为人处世的智慧与哲理

教学要求:背诵相关内容,掌握精神实质

重点、难点:哲理哲言的英语翻译

 

8讲:文心雕龙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原道》篇

教学要求:背诵《原道》篇并掌握其精神实质

重点、难点:“文”的内容及其相关概念的英语翻译。

 

9讲:庄子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庄子及《逍遥游》

教学要求:庄子的基本思想及《逍遥游》的基本精神

重点、难点:《逍遥游》基本内容的英语翻译

 

10讲:老子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老子及其哲学思想

教学要求:背诵相关内容,了解“道”的精神实质

重点、难点:老子学说基本概念的英语翻译

 

11讲:荀子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荀子及其为学思想

教学要求:背诵相关内容,了解荀子治学精神

重点、难点:荀子学说基本概念的英语翻译

 

12讲:中庸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子思与《中庸》

教学要求:背诵《中庸》相关内容并掌握其核心内涵

重点、难点:《中庸》基本概念和学说的英语翻译

 

13讲:墨子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墨子及其兼爱思想

教学要求:了解墨子学说的渊源、特点和发展

重点、难点:《墨子》兼爱基本概念和学说的英语翻译

 

14讲:孟子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孟子与孔孟之道

教学要求:了解孟子为人、为教、为学的基本精神

重点、难点:《孟子》学说相关概念和内容的英语翻译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

一、教学策略

本课程的基本教学方法是“翻译搭台、文化唱戏”,即以翻译学习为引导,向学生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精神风貌和源流发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采取了宏观介绍、微观分析、个案讨论、综合归纳的方法。在宏观介绍中华文化历史与发展的同时,微观地分析诸子之学和百家之论;通过个案剖析,加深学生对一些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再以综合归纳的方法,使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源流关系和相关问题的是非曲直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同时在教学中,坚持“三个结合” ,即将国学典籍的学习和翻译与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和交流相结合;将国学典籍的学习和翻译与语言学、文化学和翻译学相结合;将国学典籍的学习和翻译与提高外语专业学生的素质和知识结构相结合。

国学典籍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只有探究了这一文化之源,才能明晰其古今发展之流,才能在对外传播和交流中华文化的过程中把握其质,掌握其神,了悟其旨。这是我们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本课程教学中始终关注的核心问题。

中华文化要走向世界,要传扬海外,就必须经过翻译这一坚实桥梁。要使翻译成为传扬中华文化的桥梁,就必须将其与译事赖以发展的语言学、文化学和翻译学相结合,以便多法并举,着力突破。由于中华文化独特的神韵形质,将其翻译成欧洲语言始终是翻译界面对的一大挑战。这也是我们在教学中力图突破的瓶颈之一。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取了个案分析的方式,向学生直观地介绍相关问题的实质及其解决的可能途径。

二、教学理念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始终坚持一个理念,即要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惠及万国,就必须通过翻译铺路搭桥。从某种意义上说,翻译就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华文化西译的研究和教学一直是我国外语教学和翻译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

由于教育的缺失,在目前的中国外语和翻译界,较为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中华传统文化并能较为贴切地将其翻译成西方语言的学人愈来愈少。青年学子中具有中华文化功底和翻译能力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在我校的外语教学中,这一现象的表现也较为突出。从国内外语界目前所普遍反映的情况来看,民族文化基础的薄弱极大地影响了外语专业学生整体文化素养和知识结构的提高。这已经成为困惑外语专业学科建设深入发展的瓶颈之一。

为了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在教学必须中将中华文化的教育普及和翻译实践相结合。在充分了解中华文化精神风貌和主旨思想的基础上,根据语言学和翻译学的基本原理,向学生们介绍将古色古香、寓意深刻、文哲交融的诸子学说翻译成英文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特别是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和比较,使学生不但领悟了中华文化的风采,而且掌握了中华文化英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中华文化的精神风貌、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英语翻译。

1、中华文化的精神风貌

本课程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和感悟中华民族无与伦比的辉煌文明和灿烂文化。在世界文明时空和文化殿堂中,中华文明万古一脉,中华文化千古一系,谱写了人类文明史上最为壮丽的一页,成为人类发展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画卷。由于种种原因,今日的中国青年学子们对于中华民族先辈们所开创的辉煌基业,却日渐隔膜,甚至了无所知。自从20世纪初“打到孔家店”以来,万古不灭的中华文化却在中国大陆日渐萎缩,于今已近乎消亡。以至于今日的中国青年学子,知西学者甚多,而解国学者甚少,奉西学者甚众,而行中学者甚寡。正是为改变这一现,我们为学生开设了这一课程。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以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发展为背景,向学生们展示了中华民族及其文明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磅礴气势,特别是其特立独行的精神风貌、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和千古一脉的巍巍大系。从《论语》到《大学》、从《老子》到《孟子》,我们精选了十多部诸子之学和百家之论,撷取精华,制成课件,以较为生动活泼的方式将其主旨思想介绍给学生,以收“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通过学习,使同学们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历史虽历经改朝换代之乱,频遭内忧外患之苦,但中华文化却历经沧桑而始终绵延不断,成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独一无二的奇迹。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当为此而自豪和骄傲。

在课堂学习中,我们也客观地向学生们介绍了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曲折发展。同时,我们还结合外语专业的特点,向学生们强调了学习和掌握中华文化并将其传扬天下的历史使命。通过学习,使同学们对中华文化的精神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并能积极主动地去了解中华文化、感悟中华文化、体验中华文化。本课程的教学和实践,必将为学生今后实践中华文化、探索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化打下良好的认识基础、知识基础和实践基础。

 

五、教材与学习资源

1、教材:本课程教学使用的教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熵化·耗散·重构——汉英翻译理法探微》,二是根据授课内容所编制的教学课件。

2、学习资源:学习资源包括诸子百家学说及其现有的各种英译版本。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通过平时考核、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评定学生的综合成绩,借以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各占总成绩的30%70%(以百分制计)。

 

 

  • 上外太阳成tyc7111cc